
站名:台東市伊濘文化健康站
承接協會:大康樂文化健康服務協會
文健站成立時間:107年2月1日
服務部落範圍:伊濘部落
服務級距:40-49人
服務長者族群:阿美族、排灣族、布農族
計畫負責人:豐宇彤
照服員:林靜枝
最高學歷:高中職
經歷及專長:天主教救星教養院教保員/專長生命懷舊課程設計
照服員:豐美珠
最高學歷:高中職
經歷及專長:診所護佐人員/專長團康活動設計
照服員:賴郁虹
最高學歷:高中職
經歷及專長:失智者關懷協會照顧服務員/專長體適能課程設計
照服員:羅念庭
最高學歷:二專
經歷及專長:長照居家照顧服務員/專長頭腦保健課程設計
文健站簡介
一、服務範圍部落介紹(地理位置、人文特性):
伊濘部落光復初期豐樂里、永樂里、康樂里三個統整為一個里(康樂里),於1975年臺東鎮改制臺東市後將康樂里區劃分成三個行政里。
東起漢陽北路常德街一線,西止豐年機場南沿,北起南島大道一線,南止成都北路含一線。行政區域為臺東市含括豐樂里、永樂里、豐谷里、豐原里,以豐樂里、永樂里為部落集中中心。
本部落伊濘部落的名稱依耆老口述表示,伊濘原本沒有名稱,而部落支配在馬蘭、馬當及阿西路艾部落,但隨著馬蘭部落漢人逾來逾多,許多居住在馬蘭部落的原住民,紛紛往自己農地附近遷徙,也就是農專附近居住,形成了一個類似移民的聚落,於當時農校附近的住居戶都用日語的諧音「移民」íníng做為地方名稱,直至1974年在這附近的原住民人口及年齡層都有了,才自成部落並辦理本部落的第一次豐年祭,而當時參加的人口僅26戶82人。部落族語名稱也沿用伊濘,唯公部門仍用康樂部落。
二、得獎/重要事蹟(依照年份填寫)
- 107年評鑑甲等文健站。
- 108年評鑑優等文健站。
- 108年全縣文健站合唱比賽第二名。
- 109年評鑑優等文健站。
- 109年全縣創意背包製作第二名。
- 109年全縣文健站體適能特優。
- 109年臺東縣最佳長者供餐據點。
- 109年延緩失能照護團隊特優。
- 110年評鑑優等文健站。
- 110年老幼共學成果第二名。
- 110年全縣文健站體適能特優。
- 111年全縣健康操比賽第二名。
- 111年年評鑑甲等文健站。

三、文健站故事分享(200字以內)
伊濘文健站塑造一個與家人一起生活、一起上課、一起吃飯、一起聊天、一起工作、一起勞動、一起談笑的環境。口說母語,參與儀式恪守禁忌,並得到心靈療傷。在文健站因有照服員用心觀察長輩的狀況,適時給予所需的愛與關懷及幫助,建立彼此信任與信賴的關係,讓本部落的長者除了晚上睡覺的家以外,還有一個白天生活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