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名:大武部落文化健康站
承接協會:臺東縣原住民族南迴得力全人關懷協會
文健站成立時間:105年6月
服務部落範圍:大武部落
服務級距:30-39人
服務長者族群:排灣族、卑南族、賽德克族、漢族
計畫負責人:林志雄
照服員:高江梅
最高學歷:高職
經歷及專長:
經歷-取得證照日期110年3月26日/訓練結業證書105年5月11日
專長-1.手作教學2.資料整理。部落工作內容1.帶領頭腦保健2.手工藝3.延緩失能課程
照服員:曾子嚴
最高學歷:大學
歷及專長:經歷:.長榮航空地勤人員,物流公司總經理。108年取得照服員訓練(120小時)結業證書、照服員技術士證照。專長-木工,烘焙,行銷,電腦及課程設計。
照服員:黃彩娥
最高學歷:大學
經歷及專長:
經歷:(1)任職國小老師6年及國中老師近6年。(2)大武鄉公所任職社工員近20年,
於109年10月退休(3)110年11月-12月任職大武文健站計畫負責人
(5)110年02月26日考取照服員證照(6)111年任職大武文健站照服員迄今..
專長:(1)活動主持(2)唱歌、舞蹈3.種植花卉、蔬菜傳統作物-紅藜、小米(5)手工藝
文健站簡介:
位址於大武村10鄰21巷1號1樓永久屋旁,建物屬台東縣政府原民處之緊急避難所暨大武多功能活動中心,甫於111年7月搬至現址,於去年升為30-39人之級距,正好可在寬敞之教室活動及上課,學員除排灣族群居多之外,尚有其他族群,又因位於大武街上,紛紛就有漢族探聽,基於為民服務之信念,皆歡迎其他有意願且符合資格者加入團隊,以彰顯政府實施長照之成效。

一、服務範圍部落介紹(地理位置、人文特性):
大武村是漢人在大武鄉主要分佈的地方,靠著鄰近居住在河階或山區的原住民形成漢人的市集部落。大武村是由三個部落組成,其中大武部落是原住民組合的部落,舊部落Qaijapan(阿拉幫)原居清代浸水營古道途經據點之一,日治時代隸屬Tjualjan gatuwan(就哇納吐灣)社日警駐在所管轄。約1930(民國19)年日警迫遷至舊南田、安朔村及本部落現址上方,後有部分來自獅子鄉Tjuaqatseljai(就哇阿子來)之地移住,該地之人曾遭受美機轟炸先逃難到牡丹鄉旭海村,在些,因不習慣海浪之聲,台灣光復後遷到下部落現址。
二、得獎/重要事蹟(依照年份填寫)
(一):107年獲得文健站特甲等。
(二):108年獲得文健站特甲等。
(三):109年背包創意設計競賽「優等奬」
(四)109年獲得文健站特甲等。
(五)110年獲得文健站特優等。
(六)110年生命懷舊碎布貼畫及格拍動畫雙首獎。
(七):111年獲得臺東縣大手牽小手合唱決賽第三名。
(八)111年生命懷舊碎布貼畫及格拍動畫雙優等獎。
三、文健站故事分享(200字以內)
大武文健站成立已邁入第5個年頭,最值得稱讚的是我們的照服員-高江梅老師屬於元老級的,因此本站之師資穩定性最高,年紀不到40歲卻是4寶媽,除了獨力扶養孩子都能就學外,又照顧多病的母親,而且在10年前喪偶後辛勤教育子女,尤其在文健站是個默默做事、任勞任怨的好同事,從不因任何事情而埋怨過,跟我年紀差40歲整整,因此在這裡要跟她說*學姐好,妳好棒*
部落長者不少是獨居,無人照顧,但是透過文健站,讓長者出來運動,一起共餐,互相聯誼互相學習,也能顧及他們的安全。平常吃藥不會按時吃的長者,照服員會也會提醒他們。文健站六年來已成為部落的社交平台,也是長者貢獻他們智慧專長的場所,互相學習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