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名:關山鎮電光文化健康站
承接協會:電光社區發展協會
文健站成立時間:107年3月
服務部落範圍:電光部落
服務級距: 30~39人
服務長者族群:阿美族、漢族
計畫負責人:鄭欣慧
照服員:羅文成
最高學歷:高職
經歷及專長:職業軍人、餐營業
照服員:潘永欣
最高學歷: 高職
經歷及專長: 餐營業
照服員: 石宜仙
最高學歷:高中
經歷及專長: 幼教老師
文健站簡介:
一、服務範圍部落介紹(地理位置、人文特性):
電光文健站(Kaadaadaan)座落於電光社區中,電光社區位在海岸山脈西側的山麓,台東縣關山鎮東側約4公里花東山脈下卑南溪畔,和台東關山鎮隔著卑南溪遙遙相對。
電光部落的阿美族人多屬於「恆春阿美族群」,部落的阿美族人認為Arapanay(今知本溪出海口南方)為全體阿美族人的發祥地,族人後來分成幾群氏族向各地遷移。而電光的阿美族人又因為各地耕地駔族,紛紛遷往恆春,之後又因恆春地區有漢人遷入,導致耕地不足等問題,各氏族再以不同遷徙路線,到達現在的電光。
電光部落是阿美族部落,社區居民約有五百多人,大多以務農為主,主要種植稻米。由於電光社區依山故在地居民亦有種植梅子、高接梨、甜橙、咖啡及金線蓮等農作物,是一個自然景觀豐富、環境優美的聚落。
電光目前共有8個氏族:Ciwidian、Malulang、Pacidal、Pawtawan、Rarangs、Kakupa、Tarisakan、Sakayangay。在電光每一戶阿美族人家都有木製的氏族門牌,標誌著該戶的氏族名、戶長阿美名及戶長漢名,以顯示該住戶身分(《電光石火─電光部落文史紀錄》2008,東縣電光社區發展協會出版)。
電光社區隸屬於關山鎮轄區之電光里,是關山鎮,居住人口最少,面積最大的社區,由於社區的地理環境因素,多數的青壯年,為求生活經濟穩定,皆移居至都會地區工作生活,所遺留下來的多為55歲以上的長者、小孩及少數有穩定工作的青壯年。若依人口比例來說,電光部落已是超高齡的老人社區,再加上年輕人都到外地工作,常將子女留於社區中,交由祖父母照顧,因此電光社區中常見的人口結構為老人及小孩。

二、得獎/重要事蹟(依照年份填寫)
(一): 110年關山鎮原住民樂活槌球聯誼賽第三名
(二): 111年關山鎮原住民樂活槌球聯誼賽第四名
(三) : 111年獲得文健站績優
三、文健站故事分享(200字以內)
在每年12月第三周的周六,「戲說雷公火」逐漸將成為電光社區重大慶典,至今在社區已辦理了十周年, 而文健站全體成員正式參與活動也有兩年,兩年中能感受長輩積極參與活動,傳遞文化知識,傳承歷史意義,使後人能學習;唯有親臨現場體會才能感受到非言語能表達的關懷、親情、友情、互相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