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名:金峰鄉正興部落文化健康站
承接協會:財團法人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台灣原住民教會正興教會
文健站成立時間:107年1月
服務部落範圍:正興村部落、
服務級距:20-29人
服務長者族群:排灣族族、魯凱族族
計畫負責人:麻哲勒賜樂.朱力默多
照服員:黃英惠
最高學歷:高職畢
經歷及專長:任職照服員工作已有13年。專長:族語能力加。

照服員:林蘭英
最高學歷:高職畢
經歷及專長:任職照服員的工作已有10年。專長:活動帶領

文健站簡介:
一、服務範圍部落介紹(地理位置、人文特性):
(一).現況說明與問題處遇摘要:
正興部落文化健康站,是於民國99年88水災成立的,是有歷史性紀念意義的.當時關注本部落及居住中繼屋的嘉蘭受災戶老人,照護故事非常感動繼續進行直到現在已邁入第十一年了,現已改為正興部落文化健康站也是正直政府倡導長照2.0政策之際,部落老人以及其家屬格外興奮,以金錢交易的生活改變了原民部落生活制度 ,因此增加了顧家的困難度 ,務農收入不穩定 ,在地就業困難,皆出外謀生,老人或弱勢無人顧 ,非常難過的部落現實環境 .
因此本會於此以永續經營照顧之心態來規劃正興部落文化健康站, .部落生態環境簡介
1.位置: 正興部落位於太麻里河畔,為大王村西邊部落之一,居民多以種植釋迦或洛神花為生,此地天災每年數次發生,造成交通不便,在農產品產銷上也穫利有限,故許多青壯年以打零工或參與多元擴大就業方案為主要收入來源,因此部落老人在日間鮮少得到家人的照顧。目前因老人多病加上隔代教養及孤獨無助,徒增應對生活上的困擾,但因老人關懷站的設立,使得老人壓力與擔憂得到舒緩,因此教會看見現在與未來部落此重大需要,再度申請112年繼續承辦文化健康站,以表達永續與實際的關愛行動.在敝會的計劃中,預計招收20-29位老人,且計畫繼續聘用二位受過專業訓練之服務人員外,且期望招募4位社區志工人士加入常態服務支援團隊,除上級政府的支持補助外,本會有台安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及台灣區會社會服務部,可在有限能力上僅少許之設備物資經費及訓練上援助,祈望在112年成就政府長照2.0美意,使更多的部落老人享有彩色生命。
2未來招學員區: 將擴大關懷區域 ,如:隔壁的德其里部落老人就近正興部落 。
3經濟來源:主要務農為主,收入微薄,幸有老人生活及老農津貼,維持生計。
4族群人文:族群人文大都是來自大武山下四個舊部落遷移,加上一群後移民的魯凱族 10% ,營造目前非常有特色的村落,聚落居民大都是 以排灣族人90%與少數魯凱族兩族群為主,及少部份`南邊的阿美族人,外省新住民,文化乃多元化
◎族群及社群戶數人口比率: 魯凱社 10% , 比魯社 13%, 包盛社23.5% ,多利多利社 10% ,介達社 23.5 % ,其他外地人 17%
註:(服務員應使用排灣語與學員溝通並多了解其文化)
◎ 部落55歲以上的人約180 人 ,(126人仍能工作)15人是無勞動力是身障或重大疾病者,因此目前本站可出席被服務對象 20-29人 , ,另外的人,還可以務農因此成為準學員之服務對象,但未來體力漸漸退化時自然會例在服務對象及訪視學員內 .
6宗教信仰 :少數外來道教宗教、召會、天主教、長老教會,基督復臨安息日會,浸信會 .
7教育文化 :現有國小一所,學生來自數個部落,正興,德其里
等.村民有10%是受日本四年教育,大院校20%,高中職40%,國中佔15% 國小 10%,其他5%不識字。單純文化因受到媒體和後現代主義之影響而徒增部落青少年問題同時增加老人的擔憂。
8經濟結構 :本村以農業為主,且有不少軍公 教人員,與建築業,農產以釋迦為主要大宗之作物,次為洛神花、生 薑、檳榔、雜糧等。
80%務農,因此在今日以經濟為生活基礎的原住民是很辛苦的.
9交 通:部落是位於台九南迴公路旁,且有貫穿本村之金針山產業道路,前往嘉蘭村與鄉公所,比魯溫泉,最方便乘車之交通工具乃是南迴鐵路及南迴公路,北至台東、花蓮、宜蘭,南至屏東、高雄。老人患病時方便轉介,避免重大事件之發生,適合設置關懷站.
10自然環境:西北為中央山脈之大武山麓,東方為大王部落,西邊有太麻里溪,及新舊香蘭,南方為德其里部落,東南面為太平洋,本村為平台地形,部落上面擁有頗富盛名之金針山,地處亞熱帶地區,但未帶來經濟之發展,有待營造宣導.
二、得獎/重要事蹟(依照年份填寫)
(一):107年獲得文健站績優
(二):108年獲得臺東區健康操初賽第二名
三、文健站故事分享(200字以內)
本站從107年設立日間關懷站到現在的文健站,這一路走來,我們送走了許多長輩,也新增加了不少長輩。有些長輩因為疾病或是身體機能退化的關係,在他們曾經擅長的事上(傳統手工藝)已無在像從前那樣操作,不論是傳統及手工藝他們都期許能夠有人繼續的將排灣族及魯凱族的珍貴文化傳承下去。文健站看見長輩了長輩們的擔憂,這兩、三年的期間,我們在課程的編排上,開始加入了農耕,還有傳統手工藝制作如編籃子、編背帶’制作陶珠及傳統串珠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