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名:卑南鄉東興文化健康站
承接協會:財團法人一粒麥子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
文健站成立時間:108年1月
服務部落範圍: 卑南鄉東興村(達魯瑪克)部落
服務級距:40-49人
服務長者族群:東魯凱族、阿美族、卑南族、外省人
計畫負責人:王淑貞

照服員:劉潔霖
最高學歷:大學肄業
經歷及專長:大學肄業後就到東興文健站就職。
專長:繪畫、文書處理

照服員:王蓓忻
最高學歷:高職
經歷及專長:美容、烹飪
專長:烹飪、芳療精油按摩

照服員:郭佳珍
最高學歷:高職(目前進修社工)
經歷及專長: 美髮、工廠、居服員
專長:繪畫、烹飪、

照服員:沙挪亞
最高學歷:大學
經歷:中華紙漿
專長:運動、電動遊戲、文書處理

文健站簡介:
一、服務範圍部落介紹(地理位置、人文特性):
東興村Taromak-達魯瑪克部落(魯凱語:Taromak),又稱大南社。位於臺東縣卑南鄉,為原住民魯凱族的傳統部落,也是臺東縣內唯一的純魯凱族聚落,更是東魯凱族群唯一的部落。行政區劃分上屬於卑南鄉東興村。其文化特色屬kalralisiya小米收穫祭、talraisi鞦韆祭及傳統。
91年六月成立的「東興老人日托站」,是一粒麥子基金會第一個服務事工,自108年轉型為東興文化健康站,服務級距20-29人,111年直升至40-49人服務級距。

二、得獎/重要事蹟(依照年份填寫)
(一):109年度原住民部落文化健康站查核獎勵計畫頒獎活動」榮獲甲等獎項。
(二):110年度原住民部落文化健康站查核獎勵計畫頒獎活動」榮獲特甲獎項。
(三):110榮獲表現優異成績服務人數直提升至40-49級距。
(四):111年度預防及延緩失能照護方案-高齡者懷舊創新提升計畫」格拍動畫創意影片競賽榮獲首獎。
(五):111年度預防及延緩失能照護方案-高齡者懷舊創新提升計畫」團體創作競賽榮獲佳作獎。
(六):111年度原住民部落文化健康站查核獎勵計畫頒獎活動」榮獲特甲獎項。
重要事蹟
(一):連結台東衛生局卑南衛生所109年整合性預防及延緩失能計畫高齡友善城市及社區計畫-自製雙語有
聲(東魯凱語)繪本「祈雨祭典」。
(二):109年老幼共學開始結合大南國小沉浸式族語教學幼兒園至今。
(三):參與 111年「TTstudio錄音室原住民族歌謠採集及專輯製作」-「看的聲音 聽的地圖」。
文健站特色
(一)課程開始前及餐前,會請長者輪流帶領禱告(巧妙的達到口腔運動及腦部思考能力)。
(二)友善環境:善用族語轉譯,訂定每週一族語聚會所,傳承長者智慧及文化之外還能增進照服員族語能力。
(三)行政管理:母機構設置雲端系統儲存各項資料供查核用,及資源規劃財產列冊管理。
志工管理:母機構規劃志工保險、慶生、年節問候等,於每年年底辦理志工表揚活動感謝志工的支持與
協助。
(四)社區資源網路及網路媒體運動,透過網路媒體表現社區特色,創造互助共好的生活環境。
(五)連結長照交通車服務(一粒麥子交通車)接送長者上下課。
(六)在疫情嚴峻時期,基本的防疫措施也不可少,本站也創作出族語洗手歌及居家健康操影片、防疫宣導
影片,洗手歌除了取代健口操也能讓長輩加深對洗手的觀念。
(七)辦理老幼共學,目的是為了傳承,增進老幼互助精神。共學中,長輩可以是更有價值的角色,用中生
代無法做到的方式服務孩子,翻轉「老而無用」的思維;從一種嶄新的視野來思考銀髮族的社會價值,
老人將是能夠不斷活化的「資源」。滿足了老人滋育年輕人的需求,老人可以透過自己的生命經驗使他
人獲益。
(八) 卑南衛生所結合東興村達魯瑪克文健站、大南國小學童,在東興村活動中心舉辦「祈雨祭典」有聲繪本書成果
分享會,繪本是手做撕貼書,可供讀者親手實作體驗,最大亮點是每篇都有魯凱族語翻譯的QRcode,適合學童
及想要學習族語的讀者。
三、文健站故事分享(200字以內)
原鄉年輕人到外地工作,留下長輩獨自在部落生活,不少長輩每天面對著空蕩環境,心情憂鬱不樂,文健站透過延緩失能、文化課程促進長輩身體與心理健康,成為獨居生活的避風港。
「我們不怕變老,怕的是變得又老又孤單!」常能看見老人家乘坐電動代步車在蜿蜒山路奔馳的景象,大家的目的地就是部落裡的文健站。109年文健站與實驗小學幼兒園連結老幼共學, 透過老幼共學讓長輩感受到自身的價值進而傳承由祖先傳承下來的智慧及文化。持續與社區、學校連結、讓長輩跟部落孩童、青年、壯年更多機會在語言、技藝、生活智慧各種文化角度進行文化傳承並記錄,亦能將傳承實踐在生活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