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名:海端鄉Takimi龍泉文化健康站
承接協會:臺東縣海端鄉督瑪永續發展協會
文健站成立時間:111年4月
服務部落範圍:龍泉部落、大埔部落
服務級距:20-29人
服務長者族群:布農族、阿美族
計畫負責人:王新麟
照服員:王美芳
最高學歷:高中
經歷及專長:診所任職14年,保險員10年,房務3年

照服員:邱雅芬
最高學歷:高職
經歷及專長:房務員8年

文健站簡介:
一、服務範圍部落介紹(地理位置、人文特性):
龍泉部落簡介
位於秀姑巒溪支流龍泉溪右岸,屬廣原村三、四鄰,較高處的五鄰為原規那農場。居民主要亦由丹那社遷來,遷村行動並一直持續到戰後。據稱昔日當地可見瀑布,日人稱之為「瀧」,光復後改稱為龍泉。
大埔部落簡介
廣原村本位於海端鄉東北,共包括大埔、龍泉與錦屏三聚落。其中大埔與龍泉兩部落屬龍泉溪流域,錦屏屬新武呂溪流域,日治以前分別為布農族丹那社與網綢社所居住。大正四年(1915)日人在今大埔設大埔駐在所,並將散住的丹那社陸續集中自此,光復後取其原意改稱「大埔」。
以上二個部落均共讀一所小學,,因此本協會共同將二部落納入本部落文化健康站,讓資源能夠更極大化。
氣候
廣原村位於臺20甲線旁,所轄龍泉與大埔兩部坐落在中央山脈群山環抱間,靜謐、優美,有龍泉溪流經村境,氣候上屬熱帶季風氣候。
民俗文化
布農族的信仰裡,dihanin是唯一的天神,沒有形體,沒有塑像,卻是族 人祭典儀式所獻敬的對象,行事規範的仲裁者。所以布農族人一年四季都沈浸在濃厚的宗教儀式中,行止活動、出入進退都必先透過各式各樣的占卜,探知天意來判斷吉凶。布農族打耳祭、小米祭、歲時祭儀小米為主、以狩獵及務農為主、播種祭、出草祭與揚名國際的八部合音。
產業文化
位於花東縱谷區內,有高山、丘陵、臺地及平原,更有充足的陽光,純淨零污染的空氣,豐沛乾淨的水資源,依水傍山,風光明媚,因此孕育了多元化的農特產品,因此農業及觀光成為最具競爭力的產業。海端鄉的農特產有稻米、蔬菜、雜糧、小米、玉米、甘薯、白菜、南瓜、生薑、高麗菜、番茄、甜(青)椒、香蕉、甜柿、水蜜桃、苦茶、愛玉等多樣農產,展現了多樣化的農業特色。
二、得獎/重要事蹟(依照年份填寫)
111年4月開始運作
111年9月參與原住民社會福利業務聯合成果展
111年8月參與原住民族委員會111年原住民族長期照顧–文化健康站活力健康操活動計畫–臺東區初賽

三、文健站故事分享(200字以內)
Takimi龍泉文健站是在111年4月開始運作,協會計晝負責人是在109年10月跟鹿野山嶺榴文健站理事長馬躍大哥從中了解到文健站的相關訊息,也了解到部落有文健站是對部落長者們有很大的幫助,於事在110年在理事長、鄉代表及協會會員們的幫助,排除萬難,終以在110年提報原民會、縣府及鄉公所計晝。
Takimi龍泉文健站成立的怏一年,部落長者有意願來文健站的人數穩定中,雖然阻力很多,計晝負責人、照服員及協會都會一一克服。
